首頁 >> 河南日報 >> 內容

把好未成年人直播打賞關

????未成年人使用成人親屬賬號的打賞是否有效?打賞出去的錢該不該退回?3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通報的一起典型案例給出了答案。

????16歲的劉某使用父母用于生意資金流轉的銀行卡,多次給某科技公司平臺主播打賞,累計金額近160萬。父母得知后,希望平臺退還全部打賞金額,遭到拒絕,后劉某訴至法院。經法院調解,劉某撤回起訴,某科技公司全額返還打賞款項,并已經履行完畢。

????案件以和解畫上了句號,但人們對未成年人直播打賞的熱議并沒有結束。最高法表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進行網絡游戲和打賞時,支出與其年齡和智力不相適應的款項,在未得到法定代理人追認的情況下,其行為依法應當是無效的。監(jiān)護人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返還該款項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意思很明白:孩子不懂事,亂花的錢大人不認,要退。

????網絡平臺馬上訴苦:網上看不到真人,無法判斷打賞者是不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打賞一方要有證據證明不是大人而是孩子操作的。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人有義務管理好自己的手機。

????網友不干了,紛紛指責網絡平臺:無法判斷打賞者真人情況,說明網絡實名驗證能力較弱,“青少年模式”存在漏洞或者說平臺壓根兒就沒想屏蔽孩子。像劉某打賞一百多萬,家長竟毫不知情。如果每次打賞時平臺都發(fā)個短信提醒,家長怎么可能不知道?

????辯論歸辯論,近年來未成年人打賞事件頻發(fā)是事實。像“某富二代一次給主播打賞7萬”“女童深陷打賞,花光家里10萬元彩禮”“9歲娃玩快手,三個月打賞五六萬”,等。據統(tǒng)計,目前我國網絡直播用戶的規(guī)模高達4.25億,而11-16歲的未成年人已占網絡直播觀眾總數(shù)的十分之一。如何規(guī)范網絡直播平臺,如何修補未成年人打賞暴露出的漏洞,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問題。

????今年2月9日,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等七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指導意見,明確網絡主播不得接受未經其監(jiān)護人同意的未成年人充值打賞;網絡直播平臺應當對單個虛擬消費品、單次打賞額度合理設置上限,必要時設置打賞冷靜期和延時到賬期等內容。

????“新規(guī)劍指直播打賞亂象,對網絡直播行業(yè)的規(guī)范化發(fā)展提供了規(guī)則指引?!焙幽详戇_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政文說,要求必要時設置打賞冷靜期和延時到賬期,這是更多地考量了對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保護,有利于引導網絡公司進一步強化社會責任,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

????至于網友提出的實名驗證能力較弱、“青少年模式”形同虛設、短信提醒等問題,這些都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去完善解決。只要網絡平臺愿意做,問題很快就能解決。比如,要求注冊人拿著身份證拍照上傳就能增強辨別能力。

????“在諸多未成年人巨額打賞的報道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故事的主人公都有年幼、家庭管理松散、沉迷網絡等相似特質。我們在大聲疾呼平臺監(jiān)管的同時,不能忘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焙幽相惓强h第三高級中學教師展君蕊表示,作為未成年人的父母,妥善保管銀行賬號、身份證等,這些都不難。真正難的,是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培養(yǎng)他們的自律意識。抓住內因才是減少未成年人打賞事件的根本。

????“表面上看,是孩子對金錢認識不足,缺乏金錢教育,實質上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造成的惡果。他們把花父母的錢當作理所應當,興頭上根本不考慮后果。”展君蕊說,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需要教師、家長、社會一起努力。首先要提高孩子對事物的鑒別能力,讓孩子知道什么東西值得打賞,什么東西是在浪費時間和金錢。其次要告訴孩子,與其“拼搏”在一場場對別人的網絡打賞中,不如通過努力,在現(xiàn)實生活中實現(xiàn)個人的成長成才和成功,去贏得別人的打賞,這樣的人生才更有價值?!  。ㄐ炖螅?/p>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