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河南日報 >> 內(nèi)容

“屈原之寺”與端午節(jié)中原地區(qū)屈原祭祀

????鐫刻有“屈原之寺”的碑文局部。魯山縣文聯(lián)主席?郭偉寧?供圖

????□彭恒禮?李涵聞

????端午祭屈原的說法較早見于南北朝吳均《續(xù)齊諧記》:“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投水以祭?!眳蔷鶠槟铣?,生活于長江流域,親眼見到楚地居民祭祀屈原是大概率事件。問題在于,端午祭祀屈原的說法在我國北方黃河流域也頗為流行,這就令人感到驚奇,并由此產(chǎn)生一個問題:中原地區(qū)端午祭祀屈原的觀念從何而來?

????明代以前中原地區(qū)的屈原祭祀

????古代官修史書中,關(guān)于民間為屈原建廟以祭的記載始見于中原地區(qū)?!逗鬂h書·延篤傳》載:延篤,字叔堅,南陽犨縣人。少從潁川唐溪典受左氏傳……后遭黨事禁錮,永康元年,卒于家,鄉(xiāng)里圖其形于屈原之廟。(《后漢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五十四)

????延篤其人生年不詳,從其卒于漢永康元年(公元167年)推斷,大致生活于漢安帝劉祜(公元107年—125年在位)至漢桓帝劉志(公元146年—167年在位)時期。據(jù)史書記載,延篤是南陽郡犨縣人。犨縣在哪里?《后漢書》注云:“犨,昌猶反。故城在汝州魯山縣東南?!边@就告訴我們,延篤的家鄉(xiāng)在今河南魯山(今屬平頂山市)。

????延篤自幼隨唐溪典學習《春秋左氏傳》。唐溪典,又作堂溪典,是東漢后期一代大儒。史載他是潁川鄢陵人(今河南鄢陵縣),歷任侍中、五官中郎將等職。漢靈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他與蔡邕等正定六經(jīng)文字,立石太學門外,是當時著名的經(jīng)學家。延篤拜唐溪典這樣的大儒為師,自然仕途通達。他先“舉孝廉為平陽侯相”,后得漢桓帝賞識“以博士征拜議郎”,“稍遷侍中,帝數(shù)問政事”,深得漢桓帝器重?!堆雍V傳》中有一句與祭祀屈原直接相關(guān)的記載——延篤死后“鄉(xiāng)里圖其形于屈原之廟”。“圖其形于屈原之廟”,就是把延篤的“標準像”供奉于屈原之廟。“屈原之廟”,就是民間祭祀屈原之神廟。由此可知,漢代南陽犨縣有祭祀屈原的神廟。

????漢代中原地區(qū)為什么會有祭祀屈原的傳統(tǒng)?因為魯山戰(zhàn)國屬于楚地,《續(xù)齊諧記》所說“楚人哀之”,自然包括魯山百姓,說明自戰(zhàn)國末到東漢末,中原地區(qū)一直有祭祀屈原的傳統(tǒng)。延至隋唐,中原地區(qū)也有端午祭祀屈原的傳統(tǒng)?!端鍟さ乩碇尽份d: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羅,土人追到洞庭不見,湖大船小,莫得濟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爭歸,竟會亭上,習以相傳,為競渡之戲。其迅楫齊馳,棹歌亂響,喧振水陸,觀者如云,諸郡率然,而南郡、襄陽尤甚。

????《隋書·地理志》記載的是隋唐時期民間端午祭祀屈原的情況,文中提到的“南郡”即湖北荊州,唐代更名為江陵郡。襄陽即湖北襄樊,2010年重更名為襄陽。兩地均屬楚文化核心區(qū),所以端午祭祀屈原的風氣很盛。諸郡指的是南郡、襄陽以外的其他郡縣,自然包括中原地區(qū)的南陽、潁川等郡,“諸郡率然”,說明隋唐時期中原也有端午祭祀屈原的傳統(tǒng)。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端午節(jié)物”條提到端午有吃粽子的習俗,沒有直接提到民間是否祭屈原,不過北宋開封人金盈之撰《醉翁談錄》云:又以面為餅,如北地棗菰而小,謂之“子推”,穿以楊枝,插之戶間,而不知何得此名也?;蛘咭灾^昔人以此祭介子推,如端午角黍祭屈原之義。(《醉翁談錄》卷三)

????金盈之所談的是北宋開封的清明和端午習俗,由此可知宋代開封人其實是知道端午節(jié)與祭祀屈原的聯(lián)系的。宋代以前及宋代中原地區(qū)端午祭祀屈原的記載,證明端午祭祀屈原的傳統(tǒng)自戰(zhàn)國末期至宋代始終延續(xù)不輟。

????但是奇怪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明清以后河南地方文獻中關(guān)于端午祭祀屈原的記載變得極其罕見,以明末清初記載開封的《如夢錄》為例,該書記述了明代開封端午風俗,茲轉(zhuǎn)引如下:

????至五月初五日端陽節(jié),地臘之辰,門懸艾虎,插彩艾、菖蒲,供雄黃酒,茱萸蒲酒,用朱砂、雄黃點小兒口鼻以避無毒,吃角黍與油馓、臘肉、雞、魚、開壇豆頭、備甕菜馨。送禮用角黍、油馓、南北果品、糟魚、時魚、麻姑瓶酒。追望女家紗羅,小戶用紅黃夏布、紗扇、汗巾,做各樣戴器:皮金小符、五毒大符、小兒百鎖綯、線絨纏背牌,五色彩線困手及膝,戴五毒花,飲雄黃酒。

????官員公宴,玩賞荷花。

????校場結(jié)彩棚,請二司;演武廳設筵,中三路高結(jié)彩牌,上書“穿楊奪錦”,下懸鴿籠,走馬飛射,中者鴿子騰空,任人逞能,俱有賞號。

????亦有攜酒赴繁塔寺、禹王臺、九仙堂各處游宴?;ㄙp:芰菱、荷花、玉蘭、榴花、茉莉、玉簪、水紅、木香、鐵腳海棠、翠鵝眉、百日紅諸花名。

????《如夢錄》中關(guān)于明代開封端午節(jié)的記載不可謂不詳細,但是其中找不到任何與祭祀屈原有關(guān)的記載。明代河南方志中也只有極少地方提到端午祭祀屈原,如明嘉靖《固始縣志》卷八:作角黍,飲菖蒲酒以除陰。相傳楚俗以屈原死是日作粽以沉汨羅,恐蛟龍所奪,故裹以葉。固始楚地,至今俗尚相沿。

????固始雖屬于河南,但靠近漢江和長江流域,受楚文化影響頗深,故民間有祭祀屈原的習俗。偌大河南省,關(guān)于端午祭祀屈原的材料僅見此一家。我們不禁要問,難道明代以后,河南其他地方的百姓端午不再祭祀三閭大夫嗎?2017年河南魯山張官營鎮(zhèn)前城村一方與屈原祭祀有關(guān)的碑刻的出土讓這個問題有了答案。

????“屈原之寺”碑刻的發(fā)現(xiàn)及價值

????2017年10月8日一方名為《重修關(guān)帝廟七星廟金裝各廟神像碑記》的殘碑出土于魯山縣張官營鎮(zhèn)前城村,從碑文落款“清同治拾年歲次辛未孟冬”可知,碑刊刻于公元1871年10月,碑文由“魯邑儒童趙□□”手書,魯邑即魯山縣,說明碑文書寫者是本地儒生。碑系殘碑,所幸發(fā)現(xiàn)時大部分殘塊尚存,拼合后部分碑文清晰可見。碑文中最有價值的一段話為:“魯邑東南犨城村,古楚遺址也,閆都屈原之寺久矣……”繼《后漢書》首次記載屈原之廟1500年后,再次出現(xiàn)了相同的信息:犨城村、閆都、屈原之寺。

????先說“犨城村”。《后漢書》記載延篤是犨縣人,犨縣這一地名,后世行政區(qū)劃中已消失。從史籍記載中,我們只知其位于魯山縣東南,具體位置不詳。從這塊碑刻的記載來看,犨城村這一地名沿用至清同治年間,犨城村的得名顯然與《后漢書》中所記犨縣有關(guān),犨城村所在地就是古犨縣縣治犨城所在地。據(jù)當?shù)匚氖穼W者付金山介紹,前城村是犨城遺址的組成部分,民國前叫犨城村,民國時更名為前城村。古犨城遺址大致分布于今張官營鎮(zhèn)的前城、后城、小窯、紫金城四村,前城村位于遺址北部,得名“前城”,后城村位于遺址南部,得名“后城”,即“前犨城”“后犨城”是也。至此,漢朝史書中提到的犨縣和犨城的準確位置找到了。

????再說“閆都”,純系“延篤”的訛誤,極有可能是當?shù)厝迳珜懕倪^程中不知“延篤”的正確寫法,訛為“閆都”。從碑文上下文表述的意思來看,“閆都”指的就是東漢時當?shù)孛搜雍V。

????再說“屈原之寺”,寺之本義為官署,漢劉熙《釋名》解釋:“寺,嗣也,官治事者相嗣續(xù)于其內(nèi)也?!笨梢娝鲁踔腹俑问碌乃?。漢許慎《說文解字》亦云:“寺:廷也,有法度者也。從寸,之聲?!闭f明漢代寺的定義非常清晰?!逗鬂h書·延篤傳》中說“屈原之廟”而不說“屈原之寺”,道理就在這里,寺是官員辦公場所,廟才是供奉神位的地點。

????東漢時期,“寺”與“廟”開始發(fā)生聯(lián)系。宋朱熹《御批資治通鑒綱目》卷四十一載:白馬寺按《統(tǒng)一志》在河南府城,東漢明帝時,摩騰、竺法蘭始自西域,以白馬馱經(jīng)來,初止于鴻臚寺,遂取寺為名,創(chuàng)置白馬寺,此僧寺之始也。

????清翟灝撰《通俗編》轉(zhuǎn)引《羅璧志余》亦云:漢設鴻臚寺待四方賓客,永平中,佛法入中國,館摩騰法蘭于鴻臚寺,次年敕洛陽城西雍門外立白馬寺,以鴻臚非久居之館,故別建處之,其仍以寺名者,以僧為西方之客,若待以賓禮也。此中國有僧寺之始。

????由此可知,寺在古代并非專指佛教場所,只是由于西來的天竺僧人久居鴻臚寺,后才以“寺”稱之。出土碑文所說的“屈原之寺”顯然指的不是佛寺,而是供奉屈原神位的場所,即屈原祠或屈原廟。由此可知,直到清代,河南民間還有祭祀屈原的場所。

????民間祭祀屈原在河南明清地方志中之所以少見,是因為端午祭祀屈原是一種民間節(jié)俗,并非官方祀典。地方志為官修,對于官方祀典比較重視,如祭孔、祭關(guān)等,記載頗為詳細,對于民間祭祀往往不加理會,于是出現(xiàn)地方志鮮見記載的現(xiàn)象。但是,封建士大夫的好惡抹不去中原百姓對屈原的集體記憶,每逢端午,人們以各種形式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者,正所謂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歷史由人民書寫,“屈原之寺”的碑刻再次證明了這一點。

????(作者系河南大學教授、河南日報黃河文化智庫專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