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村的新愿景(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踐行總書記囑托·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
????4月9日,在智能灌溉控制系統(tǒng)潤澤下的開封市尉氏縣張市鎮(zhèn)沈家村的小麥長勢喜人。李新義?攝
????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四次來河南考察調研,就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做好“三農”工作等提出一系列明確指示和要求。為全面反映全省各地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思路舉措和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取得的重大成就,本報派出多路記者,從總書記來河南考察調研走訪過的以及在鄉(xiāng)村振興實踐中措施扎實、成績顯著的村莊中,選取有代表性的,從糧食安全、脫貧攻堅、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等方面,推出六篇報道,充分展示當地牢記并踐行總書記囑托、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精彩實踐和出彩答卷,以饗讀者。
????□本報記者?龔硯慶
????本報通訊員?孫俊旗
????2014年5月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開封市尉氏縣張市鎮(zhèn)高標準糧田綜合開發(fā)示范區(qū)考察時指出,糧食安全、“三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要之基,各級黨委和政府一定要抓緊抓緊再抓緊。河南農業(yè)農村人口比重大,“三農”工作任務繁重,糧食生產這個優(yōu)勢、這張王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
????4月8日,雖剛過清明,氣溫就一下沖到了33攝氏度。記者傍晚時分趕到尉氏縣張市鎮(zhèn)沈家村黨群服務中心,見到了村黨支部書記石長鎖。
????石長鎖說,習近平總書記在張市鎮(zhèn)看的那塊麥田,就是沈家村人世代耕種、捧在手心的一方田地。
????麥苗青青,株株茁壯。“從目前的小麥長勢看,只要后期不發(fā)生極端災害性天氣,肯定又是一個高產年?!笔L鎖對今年的糧食豐收充滿信心。
????新老“把式”新共識
????沈家村2689口人,耕地3200畝,傳統(tǒng)種植以小麥、玉米為主。世代擺弄田地,村里自然不缺種田的“老把式”,今年80歲的沈陶成就是其中之一。
????沈陶成種了一輩子地?!斑^去澆水,天不亮就得趕去占井口,全家齊上陣折騰半天,中午能出水都是勝利?!睉浧稹耙簧砗箖赏饶唷薄笆诰藗€坑”的經歷,他心有余悸。
????糧食生產的命脈在水利。如今在張市鎮(zhèn)高標準農田里,機井合理布局,地埋管通到地頭?!肮茏咏由?,拿卡一刷就出水,太輕松了?!睆男挠杏嗉碌捷p松種地,沈陶成很享受這種新變化。不過,盡管身體硬朗,去年還是被孩子逼著把地“托管”了出去,這讓他心中滿是留戀:“年齡大了,要不然真想再種幾年地?!?/p>
????其實,享受種田新變化的何止“老把式”,42歲的沈雙義從中得到的是樂趣。20多歲時他出外打工,進了江蘇一家服裝廠,生產線上的忙碌讓一個大男人也感覺頗為吃力。
????總書記來到老家地頭的消息讓沈雙義心里一亮,句句囑托為他打開了一片新天地:回家好好種田去。隨著家鄉(xiāng)的高標準農田“田成方、林成網、溝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高科技、高導向”,耕地、播種、收割大型機械就在地頭等著,打藥用的是無人機,糧食一過磅錢就到了手里,這樣的種地新體驗如何不讓人欣喜?沈雙義也更用心,從自家土地精細耕種做起,慢慢“托管”別人的田地,小麥、玉米、西瓜、辣椒套種,種地越來越輕松,收益穩(wěn)定往上增。
????“一年下來,真正忙時加起來也就3個月,收益卻是打工收入的好幾倍,誰會不愿意?”他笑著說。
????服務“傳承”有接力
????莊稼活不用學,別人咋著咱咋著。老話兒是讓懶人種地顧個溫飽,現(xiàn)代種田卻再不是照葫蘆畫瓢,要想多產糧、增效益,還得靠科技。
????2014年5月9日,尉氏縣農業(yè)農村局高級農藝師張朝英正在麥田里做技術指導,當面給總書記作了匯報。
????“作為一名基層農業(yè)技術人員,必須時刻牢記總書記囑托,為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持續(xù)貢獻力量?!睆埑拇顺闪恕吧蚣掖迦恕?,一入春就組織技術人員開展小麥苗情、墑情、病蟲情“三情”調查,還在小麥生產的關鍵時節(jié)舉辦培訓班、開設田間課堂,精心幫助群眾開展麥田管理。村民們幾天不見她,就主動打電話詢問。
????張朝英退居二線后,“徒弟”宋志萍接力成了“沈家村人”。
????“初步估計小麥每畝的成穗在50多萬個,不出意外,今年畝均產量還會在1400斤以上。”站在地頭那棵茁壯成長的“連心樹”下,宋志萍很有信心地說。
????除了到張市鎮(zhèn)高標準農田提供農技服務,宋志萍還帶領全縣123名農業(yè)技術人員分散到516個行政村,面對面為農戶提供春耕備耕技術指導,全力保障群眾生產需求,為全縣糧食生產連年增產增收打下堅實基礎。
????牢記囑托,科技助農,尉氏成為一個更大的“沈家村”。8年來,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尉氏縣建成95萬畝高標準農田和1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qū),糧食產量逐年提高。
????兩位“大戶”的新思考
????4月9日一早,在高標準農田里承包了近500畝地的陸愛東就來到地里,為其中一塊小麥品種展示田“開小灶”。他和科研機構、農業(yè)企業(yè)等合作,種了100個優(yōu)質小麥品種,每個品種占地近半畝,提供從種到收的原始數據,同時向科研人員、農業(yè)企業(yè)作展示。
????“這一塊按說長勢也非常好,只是和其他一比稍有點弱,就給它補點肥加點力,爭取取得最好的數據?!标憪蹡|說,田地最不負人,付出與回報一定成正比。
????正聊著,富民農機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沈文正來了。因為起了風,正給農戶用無人機打藥的他不得不停了下來。
????沈文正是沈家村人,陸愛東是沈家村女婿,兩個高中同學見面,免不了互相斗幾句嘴。
????2014年,沈文正從一臺玉米收割機做起,第二年成立了富民農機專業(yè)合作社,現(xiàn)在已經有了50多臺農用機械。因為服務好、信譽高,頗受周邊種糧大戶和村民的“青睞”。
????因為都在農業(yè)上打磨多年,二人對農業(yè)的感情已非常深厚,對農業(yè)生產都有自己的思考,也形成了一些共識。
????“除了設施到位、科技進步,農業(yè)生產管理還得精細再精細?!倍藫囊坏┪磥碛写筚Y本進入形成較大規(guī)模的土地流轉后,農業(yè)管理不會再有這樣精細,“管理粗放,糧食就會減產,再小也會對國家糧食安全造成損失?!?/p>
????站在總書記到過的麥田旁,兩個年輕人考慮的是國家大事。“相信國家也會考慮到這些因素,慢慢會出臺相應政策措施,我們也會繼續(xù)在農業(yè)生產實踐中思考、探索,為糧食安全盡點心、出點力。”
????微風拂動,綠色蕩漾。田間勞作的沈家村人,真正把這塊土地當作了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