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雨水頻繁 濕熱感較強

      進入7月,北方地區(qū)氣象變化最明顯的就是暴雨天氣增多。隨著副熱帶高壓北抬,雨帶逐漸向北移動,將大量水汽帶到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上空。據(jù)市氣象臺預報,我市從昨天(7月7日)起到今天有第二輪暴雨過程,但實際上,昨日17時前有雨點落下,卻與“暴”甚至“大”相去甚遠,天氣預報中的“暴雨”也許會在今天應驗。

      據(jù)悉,這兩輪暴雨過程的形成主要受多個因素共同作用的影響。一是副熱帶高壓的北抬使得雨帶向北移動,將大量水汽帶到華北地區(qū);二是西南季風強勢登場,將濕熱空氣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黃河流域,與北方冷空氣在黃土高原上空交匯,形成強烈的對流活動。尤其是兩輪暴雨過程中冷暖氣團的糾纏都將形成溫帶氣旋,從而在部分地區(qū)引發(fā)劇烈降雨和強對流活動。

      顯然,我市本周降水偏多,除周三、周六外,幾乎每天都有雨水“騷擾”,總降水量為54.2毫米~108.4毫米。

      雨水頻繁,自然能緩解高溫。本周我市最高氣溫為32℃,還有低于30℃的,比起前段時間動輒超過高溫線的“囂張氣焰”有所收斂。不過,因為空氣濕度較大,最低氣溫依然很高,大家期待中的涼爽也許不太理想,反而會感覺濕熱感強。

      要知道,相對濕度特別高時人會感到特別悶熱,體感溫度會遠高于實測到的氣溫。為此,美國氣象部門曾創(chuàng)造了一個概念叫酷熱指數(shù)(Heat Index),這是一種綜合空氣溫度和相對濕度來確定體感溫度的指數(shù)。按照酷熱指數(shù)公式算出來的溫度相較于實測氣溫更接近人真實的體感溫度。也就是說,相對濕度較高時,雖然最高氣溫只有32℃,但體感溫度已超過35℃,會讓人心情郁悶,容易中暑。此時不妨多吃苦味類食物,除燥祛濕、清涼解暑。


      遇到雷雨天氣 做好個人防護

      我市已進入雷電、強風和強降雨多發(fā)階段,這些天氣嚴重影響民眾的出行和生命安全。面對這種天氣,尤其是雷雨天氣,我們應該怎么做?市氣象專家給出以下指導建議。

      雷雨是空氣在極端不穩(wěn)定狀況下所產(chǎn)生的劇烈天氣現(xiàn)象,它常挾帶強風、暴雨、閃電、雷擊,甚至伴有冰雹或龍卷風,因此容易造成災害。

      在戶外遭遇雷雨天氣時不要停留在高樓平臺上,如果正在戶外空曠處,不宜進入孤立的棚屋、崗亭等;要遠離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氣管等金屬物體及電力設備;不宜在大樹下躲避雷雨,如萬不得已,則須與樹干保持3米距離,下蹲并雙腿靠攏。如果感覺即將遭遇雷擊,應趕緊趴在地上,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屬飾品等,這樣可以減少遭雷擊的危險。

      雷雨天氣中,不宜在曠野中打傘或高舉羽毛球拍、鋤頭等,不宜進行戶外球類運動,不宜在水面和水邊停留,不宜在河邊洗衣服、釣魚、游泳、玩耍。雷雨天氣中,不宜快速騎摩托車、快騎自行車和在雨中狂奔,因為身體的跨步越大,電壓就越大,也越容易傷人。如果在戶外看到高壓線遭雷擊斷裂,應提高警惕,因為高壓線斷點附近存在跨步電壓,此時,身處附近的人千萬不要跑動,而應雙腳并攏、跳離現(xiàn)場。

      雷雨天氣中,若人在室內(nèi),要注意關好門窗,以防側擊雷和球狀雷侵入。最好把家用電器的電源切斷,并拔掉電源插頭。不要使用帶有外接天線的收音機和電視機,不要接打固定電話,不要接觸天線、煤氣管道、鐵絲網(wǎng)、金屬窗、建筑物外墻等。遠離帶電設備,不要赤腳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不要在雷電交加時用淋浴噴頭洗澡。(全媒體記者:張仲鵬)

責編:賈文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