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微信中原再度交鋒!掃碼大戰(zhàn)引燃河南公交支付

大河客戶端 03-22 15:04 責編:吳桐 我要分享

  公交掃碼支付方便快捷,還能打折。

  核心提示|

  “上班掃微信,下班刷支付寶,一天兩趟公交車費全省了。”進入3月,兩大支付巨頭對鄭州市民公交出行給予慷慨“打賞”,實實在在。不只是鄭州,今年以來,安陽、濟源、商丘、駐馬店等省轄市,乃至部分省管縣(市),紛紛打出了乘車補貼活動。國內幾大支付巨頭心照不宣的新“圈地運動”,在中原地區(qū)率先發(fā)生“正面交火”,預示著穩(wěn)定10多年的市場利益格局將進入“洗牌期”。

  省內多地掃碼“免費乘車”鄭州市民體驗免費坐公交

  3月16日,鄭州公交全面啟用支付寶掃碼乘車服務,所涉及范圍,包括了鄭州市內、航空港區(qū)以及上街區(qū)。

  據鄭州公交公司與支付寶公布的活動方案,3月16日~31日,使用鄭州公交電子客票掃碼乘車,每乘客每天首筆免單;4月1日~30日,每乘客每天首筆享受隨機立減,最高可免單。

  戲劇性一幕卻發(fā)生了。先期在鄭州公交營銷掃碼付的微信,本該到了“翻臺”時間,卻不聲不響來了場“加戲”,與支付寶活動如期相逢。

  2月末,據鄭州公交公司與微信曾公布的活動計劃,3月1日~15日,鄭州乘客每日首次使用微信乘車,可享受立減0.99元乘車優(yōu)惠(市區(qū)實際單程車費為0.01元);3月16日~6月30日,每逢周三,首次使用微信乘車,可享受立減0.99元優(yōu)惠。

  但市場實際狀況是,由16日起,鄭州市民清早上班“掃微信”,下班“刷支付寶”,一天兩趟公交車費全“省”了。足見,微信推送的掃碼乘車優(yōu)惠并沒有停。

  這是兩大支付巨頭催化河南公交出行市場消費方式升級的清晰縮影。

  不只是鄭州,也絕非只有支付寶和微信。今年以來,“掃碼免費乘公交”的營銷活動,在河南省內多城市密集上演。

  如在1月末,濟源交通局宣布,在全省首家推出手機掃碼支付1分錢乘坐公交活動。1月25日~2月28日,通過手機APP“濟源公交”掃碼,乘坐市區(qū)部分公交線路只需支付0.01元。

  另在3月12日,安陽公交集團宣布,與支付寶合作推出“安陽云公交卡”。3月12日~31日,為每張“安陽云公交卡”提供10次免費乘車機會,總量20萬份。

  不過,時下鄭州公交出行市場上演的“雙補貼”,才是最熱鬧的話題。不僅讓百姓得實惠,更在省內公交支付江湖掀起了一輪巨浪:支付寡頭來河南“跑馬圈地”了!

  公交支付多股勢力混戰(zhàn),格局待定

  “寡頭來了!省內公交支付市場的競爭要塵埃落定了……”3月15日,省內某車聯(lián)網技術開發(fā)及運營公司高管于某頗為惆悵。其所在公司,是當前河南公交出行市場輸出掃碼付服務的競爭主體之一。該公司由2015年涉足掃碼付技術研發(fā)與市場推廣,并在豫西、豫北等局部市場完成了機具投放和系統(tǒng)服務。

  掃碼付被視為刷卡付的迭代方向,更被支付、科技類公司看做打破公交支付利益局的利器。

  在刷卡付時代,省內公共交通支付是分散且凝固的利益割據狀態(tài)。這其中,既有各省轄市、各縣的公交公司,也有包括銀行、移動公司在內的國資系參與,還有通過機具和系統(tǒng)投資置換運營資格的民資勢力。

  于某稱,2014年末,國內向公交服務車輛拓展掃碼付的趨勢已很清晰,這是很多網絡技術類公司的一致判斷。但前些年未能鋪開,一方面是掃碼付技術研發(fā)瓶頸和資本實力所限,另一方面是短期很難撼動既得利益主體。技術瓶頸指在公交、地鐵場景應用掃碼付網絡穩(wěn)定性差,做到“秒通關”不太容易。

  而公交支付刷卡江湖難被突破,則是由公交服務區(qū)域化和刷卡時代的特性所決定,無論是巨量資金沉淀、獨控生態(tài),還是用戶群數據信息,都讓既得利益主體難以割讓。

  掃碼付技術的成熟,是在2016年前后。這不只是一批國內的技術類公司,更有支付寶、微信、銀聯(lián)等支付巨頭。新技術的成熟,給了掃碼付和刷卡付在公交車、地鐵上平起平坐的機會。但同時,新競標選手的批量涌入,決定了這輪新的跑馬圈地競賽絕不輕松。

  各方在跑馬圈地,要“圈”的究竟是什么?

  “公交出行市場消費群的高頻、剛需兩大特征非常清晰。該領域相對獨特而專業(yè)的打開方式,日常海量資金沉淀和用戶群數據,都決定了這個富礦的含金量?!边@是豫東某市公交公司信息技術負責人對當下行業(yè)市場利益競爭點的解讀。

  事實上,去年下半年以來,河南公交出行支付市場的卡位戰(zhàn)、資源控制戰(zhàn),就打得非常激烈。3月20日,天脈科技晚間發(fā)布公告稱,已與騰訊系簽署“交通乘車碼戰(zhàn)略合作框架協(xié)議”,加碼對省內公交支付市場滲透。

  如于某稱,各種競爭表面拼的是技術實力、價格和服務質量,其實拼的是人脈網絡、資本實力等稟賦,更深層的較量是化解或突破既有利益局的解決方案。

  2018年,必將有越來越多的城市被卷入這場競爭中來。但競爭對消費者來說是好事,不管誰入主,結局都是帶來更多的便利和實惠。

收藏
分享

精彩評論

手機快速登錄
密碼登錄
手機快速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