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故道老謝集

河南日報 12-14 01:00 責編:周玉箏 我要分享

古建遺構(gòu)

出商丘市區(qū),沿310國道西行十余公里,即進入梁園區(qū)謝集鎮(zhèn)老謝集村。這個黃河故道上有兩千余年歷史的古村落,2018年入選中國第五批傳統(tǒng)村落名錄。

史載,春秋戰(zhàn)國時期,謝集已經(jīng)成村,屬于宋國管轄。公元前286年,宋國被齊、楚、魏三國所滅,疆土被瓜分,老謝集村一帶成為楚國地盤,有楚民遷入,古村曾名楚村,到宋代稱古楚村。元朝時,村中有管、緱、謝三大望族,謝家為眾,又因此地集市興旺,商賈云集,遂更名為管緱謝家集,簡稱謝家集。上世紀五十年代,更名謝集村,又稱老謝集村。

老謝集村處于黃河故道大堤南側(cè)。歷史上的謝集村,周邊有古汴河流過,漕運發(fā)達,交通便利。清咸豐年間,為防御捻軍進攻,老謝集村建了完整的寨墻以及防御性的寨海子(護城河)。

76歲的謝集鎮(zhèn)原文化站站長段清倫撰文稱,當年的寨子,有四個磚木砌筑的寨門,周圍是青磚壘砌的寨墻。寨子東西長660米,南北寬440米,中間高,四周低。寨墻高2丈,有垛口,外墻壘磚,內(nèi)墻砌土,頂寬2尺能行人。四座寨門門樓建筑是單檐硬山建筑,長三間,進深一間半,四角掛銅鈴。四座寨門均有名稱,東門“東流砥柱”,西門“西土古茂”,北門“北廣淵叢”,南門“南樓棠蔭”。繞寨子一周有4丈寬的“寨海子”,上設(shè)吊橋,有專人守護。

修寨墻,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段清倫說,清政府官員把建寨墻任務(wù)攤派到各村各戶,分段實施,為筑寨墻扒掉了附近大小廟宇幾十座,資金不足的部分,攤派給商鋪,讓老板們對錢買磚。

老農(nóng)具

村里97歲的余道乾、88歲的高紅彬老人講述,相傳燒磚窯距離老謝集村有兩公里遠,村里上千人站成“長龍”,手遞手把足有3公斤重的大青磚傳遞到筑寨墻的工地上。村民們硬是用了18個日夜,筑起了寨墻,挖出了寨海子。

高墻深壕,四門堅固,寨墻與寨海子曾庇佑老謝集村村民多年,街道上店鋪林立,酒幌飄蕩,商貿(mào)往來頻繁,老謝集村遠近聞名。據(jù)稱,當時村里有大大小小10多家廟宇,有四家酒坊、三家藥鋪,還有一家醬菜廠。

抗戰(zhàn)時期,老謝集村曾被日軍占領(lǐng),日偽軍聯(lián)合燒殺搶掠,犯下了滔天罪行。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從此地經(jīng)過,消滅了盤踞于此的國民黨軍,老謝集村解放。戰(zhàn)火中,寨墻遭破壞。新中國成立以后,老謝集村成了當時的謝集公社所在地,多年過去,寨墻青磚被扒,寨墻逐漸消失,寨海子也成為環(huán)繞老村的一條水溝。

寨海子中摸魚的少年

來到老謝集古寨南門,古老的寨海子水位變得很淺,有七八個少年挽著褲腿光著腳丫,在摸魚戲耍。一座現(xiàn)代化水泥橋底部,還保留著當年吊橋的基座,斑駁的青磚壓著石板,石板上還有清晰的蓮花圖案。

鎮(zhèn)政府駐村干部魏力生說,在古吊橋遺址上,曾挖掘出多通石碑。一塊碑上,刻著“香火完滿”四個大字,下面是眾多捐建者姓名。這是清代修建寨墻寨海子的歷史見證。

今日的老謝集村,依然保持著中間高四周低的地勢,站在街中心最高處,可以看到,道路直通東西南北,古老的街道兩側(cè),有多處古樸的老民居。街道西北角幾間老房子里,老柜臺,老貨架,成捆的布匹花花綠綠地擺放著,還是三四十年前的供銷社的模樣。一時間讓人有時光停滯的感覺。

民國學堂局部

留存在西街小學院內(nèi)的民國學堂,設(shè)計古樸,樓體正面上方寫著“培養(yǎng)國基”四個大字,樓體兩側(cè)懸掛“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個大字,這是當年民國小學的校訓。這座小樓是磚木結(jié)構(gòu),面闊5間進深2間,門窗上弧下方配以磚雕花飾,樓頂四周飾以7層磚雕花檐。

民國學堂始建于1921年,是在廟宇基礎(chǔ)上建立起來的專門用來發(fā)展教育的機構(gòu)。1949年前,此地是當時的縣立完全小學校。段清倫解釋,完全小學校教授的內(nèi)容,基本包含了現(xiàn)代教育的內(nèi)容。這所小學,是當時商丘西北部唯一的完全小學校。后來,它先后成為謝集初中、謝集高中,從這所學校,走出了許多有作為的人士。

在老謝集村,民間有踩高蹺和玩撲傘的傳統(tǒng)。每到春節(jié)或農(nóng)閑時節(jié),都有群眾自發(fā)組織的高蹺隊進行表演,參加人數(shù)少則十余人,多則三十余人。

撲傘是老謝集村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民間舞蹈,群眾俗稱“玩?zhèn)恪?,表演分走場和撲傘兩部分。參加人?shù)一般為6人,以化裝后的男性老漢為主角,手持一柄紅傘,配角有化裝好的丑婆、傻童、村姑等,用長桿對老漢所持的傘進行多種形式的戲逗。多人配合表演,展現(xiàn)出不同的人物風貌和豐富的娛樂內(nèi)容,表演者逗人發(fā)笑,群眾喜聞樂見。1984年《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河南卷)將老謝集的撲傘、踩高蹺游戲,作為傳統(tǒng)文化項目收集整理。

村邊的黃河故道大堤

漫步村中,看到老謝集的整個村莊依然被寨海子緊緊包圍著,村莊與寨海子融為一體,緊緊相依。

風貌古樸的老謝集村,每到春天,桃花、杏花、油菜花開遍了整個村落。夏季,村中古樹枝葉繁茂,村民們喜歡在樹下乘涼。老謝集的村民,依然延續(xù)著農(nóng)耕時代的慢節(jié)奏生活。(本稿圖片除署名外均由袁正建攝)

收藏
分享

精彩評論

手機快速登錄
密碼登錄
手機快速注冊